(2)、縫合線
縫合線作為一種異物,可能會降低感染閾值,誘導細菌負荷,因此應選擇適宜的縫合線。
(3)、預防破傷風
若患者超過5年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則應將破傷風類疫苗(Td或Tdap)列為傷口處理策略之一。
若患者懷孕或年齡≥11歲且從未接受過Tdap,則應給予Tdap。
若尚未完成三次劑量初級疫苗接種的患者,或破傷風疫苗病史未知或不確定患者,應給予破傷風類疫苗。
無論破傷風免疫史如何,嚴重免疫缺陷或感染艾滋病毒且存在受污染傷口的患者都應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
(4)、謹慎合理使用抗生素
局部使用新型殺菌敷料可用于縫合傷口以降低感染率。不過濕潤的傷口床有助于傷口上皮形成,因此在降低感染率之后使用保持濕性傷口并能促進細胞生長的生物蛋白液體敷料(如:層粘連蛋白液體敷料、纖連蛋白液體敷料等)可促進傷口愈合。
對于既往使用過桿菌肽且無并發(fā)癥的住院患者,從未使用桿菌肽或已知過敏的患者,應在水沖洗后,每天兩次在傷口上涂上薄薄的白色凡士林。
常規(guī)使用口服抗生素并未降低無并發(fā)癥的健康患者感染率。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情況:開放性骨折和關節(jié),軟骨受累,肌腱撕裂,嚴重污染的傷口,足部穿刺傷,咬傷,異物,延遲愈合,穿透性撕裂和糖尿病患者的傷口、脛前撕裂傷。預防性抗生素應給藥3至5天。
[1] Keim A, Marinucci J. Making better wound management deci-sions.JAAPA,2019,32(4):15-22.